
2018年,國茶經典竹葉青攜手臺灣知名空間設計師朱志康先生打造竹葉青體驗店,呈現一種全新的關於茶的解讀。
此次竹葉青聯合朱志康先生打造的體驗店,是竹葉青的第三代形象店,從茶的傳統文化出發,卻又跳脫出傳統的框架進行創新,既有對過去的還原,也有對未來的呈現。這方空間裡有茶可品,也有茶與人關系的全新詮釋,帶來一個屬於茶的”世外桃源“。
朱志康 CHU CHIH KANG,成都“方所”書店設計師,中國臺灣朱志康空間規劃設計總監。擅長商業空間與原創的概念方案,也涉足產品設計與展覽策劃。作品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同時被歐洲設計趨勢公司主動邀約作為趨勢參考數據。
作品部分曾獲獎項:
2015年美國 Best of YearAwards;
2015年德國 ICONIC AWARDS – Bestof Best;
2016年德國 German DesignAward – Special Mention;
2016年德國 iF Design Awards;
2016年美國 37thannual interiors awards。
關於茶的“桃花源記”
竹葉青體驗店的門設計得很低,身材稍微高大些的茶客,需要稍稍彎腰才能入內。這種低矮的空間設計會帶給茶客一種巧妙的壓迫感,體會一種穿過狹窄的山洞後再看到一個開闊空間的驚奇。
低矮的屋簷是體驗店內斜屋頂的延伸,這種高壓後釋放的設計手法,會帶給茶客一個心情轉換的過程:門外的情緒會被最大程度的壓縮,對門後空間、對茶的感知會更加專註。
這有些類似於陶淵明先生筆下的《桃花源記》:穿過長長的、狹窄的山洞,眼前突然一片豁然開朗,整個世界好像都因一杯茶而安靜下來,心中的浮躁也慢慢消失。也許當年漁人發現的世外桃源,就是這樣的一方天地。
“新”與“舊”的融匯交融
相比於之前的兩代的空間設計,此次朱志康呈現的體驗店要年輕時尚許多。長桌、高腳凳……這些幾乎跟茶無關的活力元素都出現在瞭體驗店,第一眼看上去是全新的空間體驗,但深入其中就會發現這其中有很多巧妙的“舊”。
體驗店裡大量使用瞭筆直木條,這是竹葉青門店的經典元素;傾斜的屋頂,則是十分傳統的茶館樣式,靈感來源於古時的驛站:茅草搭建的三角棚屋,有效阻隔瞭驕陽,路過的旅人進門先喝上一碗茶,洗去趕路的疲憊。這種古老又質樸的品飲體驗,穿越時光在千年後被再次還原呈現。
讓品味變得純粹
茶空間的設計,既要做到與茶的融合,又要彰顯茶的獨特。竹葉青的特別,來源於“賞”與“品”互相融匯的過程:賞茶芽遇水直立、上下沉浮的美態;品茶湯鮮爽醇厚、回甘悠長的口感。這是一杯既能一人獨享也能三五好友共品的茶:一人是一份難得的放松與享受;多人則是可貴的歡聚與閑適。
如何呈現竹葉青這份特別的美感與包容性?朱志康和設計團隊前前後後推翻瞭六七個方案,歷時大半年的設計揣摩,最後用長桌和方桌的組合搭配給出瞭答案。
長桌對傳統茶文化來說是完全創新的元素,然而正是這種全新的奇妙碰撞帶來瞭讓人驚訝的舒適體驗:兩張對立的長桌,中間是茶藝師泡茶的茶臺。茶客可以安靜的在長桌邊獨享一杯茶的寧靜閑適,不時會有茶藝師幫忙添茶,但並不會過多打擾。長桌兩邊的客人能互相對望,可以閑聊兩句,也可以互相沉默,始終保持一種微妙又不過於黏膩的關系。
傳統的方桌則是為老友小聚準備的,新茶老友,圍坐一桌,沒有距離感的相處,還有一杯茶帶來的輕松閑適。
返璞歸真的“平常心”
對朱自康來說,時尚是一種新舊的結合,竹葉青體驗店材料的選擇、材質都是新的,但感覺是老的。體驗店新意的內核,是一種返璞歸真,是對“平常心”的一種貼切表達。“感覺是更時尚瞭,但是骨子裡是把它還原瞭。”這是朱志康對體驗店的評價。
代表著“舊”的木條和代表著“新”的長桌相互交織,呈現瞭一種傳統與創新的聯結。茶的底蘊在這裡被很好的保留,你可以安靜的在這裡欣賞茶舞,放空思緒,茶不是社交手段,也不是談資話頭,它隻是獨屬於個人的平常幸福。
在竹葉青體驗店裡,茶湯裡傳遞的廣闊包容、平常心態被純粹的呈現。逃離塵世喧囂,來這裡品味茶的本身、感受關於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