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不是夢 擺輪遊絲的前世今生

       [Rolex官網 鐘表文化] 制作遊絲的單位成本遠遠超過每盎司黃金的價格,保證特殊標準遊絲的供應又困難重重,這促使某些品牌自力更生,自主制造。

 

勞力士機芯的擺輪和遊絲組裝

創新成就

 

       在制表界,Nivarox-Far是一個熟悉的名字。這傢瑞士公司隸屬於斯沃琪集團,是該國的主要制表元件(更具體地說是遊絲)供應商。勞力士的大名人盡皆知。自1990年代,勞力士開始自主生產鐵磁遊絲,擺脫對於外部供應的依賴。2000年,勞力士推出創新發明——Parachrom遊絲。這種藍色遊絲歷經五年研發,不僅不受磁場幹擾,抗沖擊能力更提升十倍。同樣在2000年,Vaucher Manufacture Fleurier接管兩傢專業精密微機械公司——Atokalpa和Elwin。三年後,它交付瞭首批鑄造合金,合金成分至今仍然受到嚴密保護。以這種合金鍛造的細線卷繞成螺旋狀遊絲,並於2005年正式投入生產。

 

2000年被山度士傢族收購,如今Atokalpa公司專門從事擺輪和遊絲制造

 

帕瑪強尼可以依托強大的工業設備,自主生產所有腕表元件,包括遊絲

       “獨立自主”的特質也讓MELB集團顯得格外與眾不同。MELB集團旗下擁有Precision Engineering AG公司及其子公司MSG AG Manufacturing和亨利慕時。該集團應用萊因哈特·施特勞曼的經典配方和銑削技術自主生產配件和遊絲,是為數不多的,掌握整個制造過程,並可為客戶提供高質機芯(無論統制還是定制,采用NiSpan-C或PE 3000合金)的廠商之一。PE 3000(即Nivarox CT)由施特勞曼博士研發而成,是一種鎳、鈹鉻、鈦、錳、矽和鐵合金,滿足獨立制表師的高度期望。這種合金具備優良抗磁性和熱補償性,非常適合天文臺級別腕表機芯遊絲的制造。

 

 

 

2014年勞力士在Oyster Perpetual Datejust Pearlmaster腕表搭載的Calibre 2236機芯中推出Syloxi矽遊絲

未來之路

 

       2002年,雅典表推出行業內第一款DIAMonSIL(DLC塗層矽)遊絲,點燃創新革命燎原之火。拉紹德封國際鐘表博物館前館長Ludwig Oechslin的設計,證實瞭這傢擁有悠久歷史的品牌的遠見卓識和突破創意。百達翡麗、寶璣和勞力士不甘示弱,2006年三傢制表品牌聯手研發矽擒縱裝置,其中就包括矽遊絲。現在眾多制表品牌以這種“未來”材質裝配腕表機芯,包括寶璣、康斯登、雅典表、百達翡麗(某些特定型號)、帝舵(自主機芯)、歐米茄和勞力士(Syloxi遊絲)等等。

 

勞力士擺輪和Parachrom遊絲,Parachrom遊絲采用鈮鋯合金,2000年獲得專利

       矽材質似乎無可挑剔:耐用、耐磨、熱穩定、抗磁性極佳,完全符合所有需求。即使如此,傳統制表師仍難免“吹毛求疵”:矽性脆,易於老化(不經表面處理五至十年,取決於表殼內空氣濕度),並且無法修復;面對矽遊絲,獨立腕表維修人員需得備有完整替換元件;矽遊絲不能應用傳統清潔液;矽遊絲無法承受擺輪質量,因而移動擺輪夾板時亦有損壞的高度風險。總而言之,矽遊絲質量穩定、成本親和、可大批量生產、能夠更好地搭配擺輪,是對工業傢祈禱的回應,然而它還是沒有說服喜歡金屬遊絲的純粹主義者。孰對,孰錯?時間會給出答案......(圖/文 Rolex官網 許朝陽編譯)

留言